责任与自由

杰里.布朗-杰里朗西装定制

———————读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有感

心中存有梦想,不管环境多么恶劣,人们总会努力生存下来

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描写了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,经历了饥饿、寒冷,极端环境下超负荷劳动,以及屈辱。但是作者带着对未来的希望,二战后,维克多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活下来了。

人们为何能在这样非人的极端环境中存活下来,因为他们怀揣着愿景。

相反对未来丧失信心的,注定会走向毁灭。作者一个朋友,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词作家,有一天他跟作者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警告说他战争会在1945年3月30日结束,他对此满怀希望,可是随着时间的临近,他们得知战争不可能在那个时候结束,2月29号,朋友突然病了,在梦境中战争结束的日子3月30日,朋友进入了昏迷。第二天,他了,外表看是于伤寒。

前阵子,有个老人家咳血,他很害怕,还没去医院,就让他家人去找附近有名的算命先生去卜一卦,问问生。所幸他家人并没有去问,而是直接把老人送到医院,医院诊断是肺炎。打了几天止血药,消炎药,就痊愈出院了。老人很高兴。大家就问他咳血时怕不怕。

“我当时就说去找先生去问一问,有没有救”老人平静的说。

“生病了找医生么,找算命的有什么用”

“这个叶瞎子很厉害的,还是10年前,二叔(老人的弟弟)那年说是肝上长了一个瘤子,像硬币那么大,就去找叶瞎子看。叶瞎子说你这活不过今年啊。果然还没过年,二叔就走了。当时诊断出病的时候还身强体壮,没几个月就走了。”

老人又举了几个类似的例子,说叶瞎子是如何的灵验,他说活不了就一天也不会多活。

这不和作曲家的梦境一样么,叶瞎子让患者丧失了希望,亡自然随之而来了,这又显得叶瞎子说什么就是什么,神乎其神。

“我们期望生活给予我们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。我们不应该再去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,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。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,而是采取正确行动。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,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。”

面对无法回避的磨难,也可以积极选择承重方式

人们通过三种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,从事的事业,所爱的人,以及苦难。如果发现经受磨难是注定的,没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难,代替你的痛苦,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负重的方式之中。

在集中营暗无天日的状况下,也有同样深处炼狱的同伴,如号长,如作者都在鼓励这大家,“只有活着,就有希望。‘你所经历的,世人夺不去’。有人看着我们在艰难环境中的表现,这个人可能是朋友、妻子或者活着和去的他人,甚至是上帝,他希望我们骄傲地而不是悲惨地面对苦难,并且清醒地知道如何对待亡。”

杰里朗三年前因一场车祸造成脖子以下高位截瘫,当时他只有17岁。现在他会用嘴巴写字,他阅读、写作。他说,残疾会增强他帮助他人的能力,如果没有那次灾难,他是不会取得这样的进步的。

以终为始的生活态度

“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,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;再不要像过去那样,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!首先,它要求你设想现在就是过去;其次,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补。”

史蒂芬柯维在《高效能人士的恶七个习惯》中的第二个习惯就是以终为始的习惯。这样等同于我们做事情少犯很多错误。

作者让2个女士想象自己80岁临终时回首往事。一个女士没有子女,不缺钱财,而且有很高的社会地位,可是这个女士却说她一生享乐,却想不出自己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,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失败了。

而另一个女士,11岁的儿子不幸夭折,只剩她和一个残疾儿子。她曾多次要带残疾儿子自杀,身患残疾的儿子阻止了他的母亲,因为他还想活着。这个女士想象自己临终前,尽管儿子身患残疾,不能自理生活,她努力让他生活的快乐,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,她的生活没有失败。

自由与责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

“自由是人生命消极的一面,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。实际上,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,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。”

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追求快乐,阿德勒心里学派追求权力,而维克多心理学派则追求意义。

所谓人生的意义就是从事,从人,从苦难中承担自己的责任,获取相对的自由。

生活总是需要积极的承担其责任,如若随波逐流,被动的听从他人的摆布,带上命运的枷锁,自由又从何而来呢?